首页 趣味语文正文

古人所说的“教授”和今天是一回事吗?

xiawuyouke 趣味语文 2022-11-22 10:48:17 132 0

古人所说的“教授”今天是一回事吗?

现在的“教授”一词与古代是不同的,但大体而言,是由古代的“教授”演变而来的。

“教授”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武帝时,官府设立“太学博士”一职,教授学生。这时的“教授”,是一个动词,意为传授知识之意,而“博士”,则相当于现在的教授。

宋太宗时期,宗学王宫子弟的老师,被称为教授,“教授”首次成为一个名词。到宋仁宗时,宰相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教育上,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设立“教授”一职。在一些诸如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的专门学校中,“教授”便是教师,负责传授知识或技能;而在各路的州、县学中的“教授”,则是地方专门负责教育事宜的官方机构的长官,官职正七品,负责科举考试、教育内容设定、监督教学纪律等事情。元代沿用宋代“教授”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为赢得士人之心,第二年便开始制订教育制度,在府州县三级均设立学校,并规定各府学设一名教授,各州学设一名学正,县学设一名教谕。“教授”开始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教师称谓。并且可以看出,当时的官方地方学校的教师分为教授、学正、教谕三个行政级别,而教授级别最高。但总体来说,教授只是地方学校的最高级老师,而中央学校国子监、太学里的教师则称为“博士”“助教”等。

到清代,“教授”大致沿用明代的职责,但其教师属性又减弱,增添官员属性,具体负责评价学生品行优劣、督促学生学习等,有像现在中学里的教导主任的色。但其资历出身相当高,必须进士出身方可。清代“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就曾出任过江南府(在今江浙一带)的“教授”。

清末洋务派兴办的大学中,设有正教员、副教员。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教授”一词正式成为现代大学教员的称呼。

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沿用至今。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zxxedu.cn/40926.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3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