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趣味语文正文

“学、思、习结合”是谁的教育思想?

xiawuyouke 趣味语文 2022-11-23 10:58:12 89 0

“学、思、习结合”是谁的教育思想?

将学习、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是孔子所明确主张而反复强调的教育思想。《论语·子张第十九》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就是广泛地学习,“笃志”就是坚持自己的志向,“切问”就是恳切地求问,“近思”就是认真地思考当前的问题,做到了这四,也就会掌握仁德之义了。这句话虽然是子夏说的,但也体现出孔子的观点,这里提到了4点,实际也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就是学思,而笃志可以看做是学习的态度,切问可以看做为思考的表现。《论语·为政第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意为,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惘而无所知;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而不得解。这就是说,将读书与思考割裂开来单独进行都不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表达的也是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孔子不仅认为学习与思考应当很好地结合,也强调应当将学习与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论语·学而第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达的意思也就是提倡不能仅仅关注于书面的学习,还要把学到的知识时时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皇帝不经举荐,直接征召民间有名望的人才入朝为官称为征;高级官员直接召集有才能的人充任幕僚称为辟。汉代时,人才选拔制度比较灵活,不仅皇帝可以直接提拔人才,中央高官三公九卿以及地方上的州牧、郡守等官员,均可自行征聘僚属,委以官职。皇帝征辟的人才,一般授予“博士”或“侍诏”的称号;官员征辟的人才,则一般称为掾吏。博士、侍诏和掾吏往往要经过一段政治历练,方可担任职务。总体上,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官员选拔制度,是汉代察举制的一种补充。实际上,征辟是战国时养士的遗风。受战国时代养士风尚的影响,汉代官员均以网络天下名士为荣。同时,士人也将其视作入仕的捷径。征辟始于西汉,盛于东汉,至魏晋衰微。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zxxedu.cn/40976.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8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