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家规家训选读:当代《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傅雷家书》经典语录: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20世纪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个盘里精密地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结果反而吃亏是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二十九)像李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 上一篇: 历代家规家训选读:清代 曾国藩治家十事
- 下一篇: 古代家教故事选读:《诫伯禽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