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正文

古代家教故事选读:卢奂不坠家风

xiawuyouke 家庭教育 2022-11-24 15:18:26 34 0

唐代有一个叫卢奂的“官二代”,与其父卢怀慎都是著名的清官,父子二人为古今“官二代”树立的正面形象,着实令人肃然起敬。卢怀慎出身于范阳世家大族,以进士及第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兵部侍郎、黄门侍郎等官职,开元初被任命为宰相,他与姚崇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唐玄宗励精图治。卢怀慎十分清廉。宋璟曾经登门拜访他,亲眼看到他家非常简陋,“敝箦(床席)单藉,门不施箔(门帘);会风雨至,举席自障”。卢怀慎病逝后,家中仅有一老奴,请求自卖为他办丧事。

作为“官二代”,卢奂原本可以当个“高富帅”,但父亲的清俭,使他也过着如父亲一样的生活。卢奂非但没有抱怨物质生活的“匮乏”,反而传承了父亲清廉的遗风,进入仕途后亦以为官清正而闻名。开元年间,卢奂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陕州刺史等职。在陕州刺史任上,他表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兴利除弊,保境安民,并且严于律己,恪守廉俭,严明吏治,政风清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七月,唐玄宗自洛阳返回长安,途经陕州,实地考察,对刺史卢奂的政绩大加赞赏,在州府议事厅为他题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人多惠爱,性实谦冲。亦既利物,在乎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皇帝亲笔题词,无疑是最高的奖赏。不过,用现在的话讲,“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当时陕州百姓大多信神拜佛,但他们对刺史卢奂极为崇敬,民间盛传一首歌谣:“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尔莫犯卢公,立便有祸福。”透过歌谣,可以看出百姓将卢奂视为神明,究其原因就是他为官清正。

由于在陕州政绩突出,卢奂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天宝初年,卢奂再次外放到地方,出任南海太守。当时广州为南海郡首府,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唐代对外贸易集中在东南沿海,以水陆便利的广州为中心。地处开放城市,加上“天高皇帝远”,这让南海郡的许多官吏经不住诱惑,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卢奂的前任彭杲、刘巨鳞就是盘踞在广州的“老虎”,他们贪赃枉法,敛财无数。“老虎”虽然接二连三被打,但仍旧前“腐”后继,所以朝廷只好派清官卢奂出马。

卢奂走马上任后,着力整顿吏治。他首先以身作则,并要求同僚不插手贸易活动,不敲诈勒索,不接受贿赂;同时严明法度,无论是谁,只要涉及贪腐,坚决惩处,绝不迁就。卢奂公正廉明,打击贪官污吏,既净化了广州官场生态,又改善了经济贸易环境。于是,惯于以权讹诈贾、鱼肉百姓的官吏欺行霸市、勾结官府的豪强悄然收敛,不再胆大妄为了。以往,宫廷宦官奉旨来广州采办,总是颐指气使,敲竹杠索贿;而卢奂在任,宦官不敢以身试法,也得按规矩办事。一向骄横的宦官居然慑服于清廉刚正的卢奂,正好印证了“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至理名言。卢奂的政绩再次得到公众认可,当时人们深有感触地评价:自开元以来四十年,治理广州的长官堪称清白者唯有宋璟、李朝隐、卢奂三人而已。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zxxedu.cn/41065.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