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教故事选读:苏东坡安贫守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四十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生活难以为继,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见客厅的大梁上悬挂着31个小竹筒和一个大竹筒,心里十分纳闷。这时,苏东坡嘱咐家人备一席酒菜,要与老友痛饮三杯。家人应诺后用叉挑下那个大竹筒,退到内屋去了。这位老友见状,忍不住向苏东坡发问:“东坡兄,不知你这屋梁上挂的是啥?”苏东坡没有马上回答,只是起身又叉下一个小竹筒,倒出筒中数十枚铜钱置于桌上。这位老友仍是不解。苏东坡朗声大笑,说出了竹筒之谜。原来,苏东坡为了做到计划开支,量入为出,把每月领到的薪俸分为31份,然后装入竹筒中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叉挑下一个小竹筒,作为当日开支。每日节余部分,集中贮放在大竹筒中,逢年过节或有客来才从大竹筒中取出以备办酒席。这位老友听了,十分感动,称赞不已。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定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侈,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去。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还是这样节俭。”
- 上一篇: 古代家教故事选读:杨时程门立雪
- 下一篇: 古代家教故事选读: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