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教故事选读:一代廉吏于成龙
清代贤臣中,论清廉,于成龙当属第一。于成龙由下江防道调任福建按察使,乘船前往福建。快要开船时,他让手下人买了好几担萝卜。送行的人笑道:“你买这么多不值钱的萝卜干什么?”于成龙答:“我沿途的饮食,就全靠这些萝卜了。”还有一次,于成龙从直隶到江宁赴任,与幼子同行,父子俩租了一辆驴车,每人带数十文钱,途中自己掏钱住旅店,而不住公家的驿馆。他在江南担任总督的时候,每天只吃青菜,江南人因此称他为“于青菜”。于成龙的仆人因家中没有茶叶,便每天采摘衙门后院的槐树叶泡水喝,以至把槐树叶都摘光了。于成龙的儿子们,冬天只穿短衣或木棉袍,没穿过一件皮袄。在南方做官时,于成龙的大儿子要回老家,他便把厨房里仅有的一只腌鸭切了一半,让儿子拿走,因此民间有“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的说法。于成龙去世时,僚属们去吊唁,发现他床头的一个旧竹筐里,只有粗丝袍一件、靴子一双、腰带一条,此外,就只剩瓦缸中的几斗米和几罐盐豉了。
于成龙从知县做起,官至尚书、总督、大学士,品阶愈升愈高,清操苦节却一如既往。他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得以传颂民间,获得了“半鸭知县”“于青菜”等众多雅号;在几次调职途中,舟车自备、饭食自给、旅宿自费,主动放弃“三公消费”的待遇。他以卓著的政绩和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深得百姓爱戴和朝廷赞誉,终以康熙皇帝所赞“天下廉吏第一”而蜚声朝野。
- 上一篇: 古代家教故事选读:刘必显父子严格家教
- 下一篇: 古代家教故事选读:“六尺巷”的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