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诗言志”?
如何理解“诗言志”?
“诗言志”是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观念。最早在《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歌永言。”上古时代,诗、歌一体,“诗言志”的意思便是歌词传达意义,这是其本义。后来孔子将上古时代的诗歌汇编成《诗经》,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使得诗歌“纯洁”化。又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这又使得诗歌“崇高”化。如此,便在道德方向、写作目的上为诗歌做了一个模糊的界定。汉代,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孔子的观点被进一步发挥而具体化,如汉儒所做的《诗大化》言:“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又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如此,诗歌的政治和伦理内涵便进一步明确了,即诗应该用于表达政治抱负和道德情怀,这也成为了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魏晋时代,陆机又提出了“诗缘情”的主张,认为诗歌同时还应该表达个人情感,虽然也得到不少人的认同,并且许多诗歌事实上也是表达情感的,但在人们心目中,“诗言志”一直是处于一种正统地位的。
- 上一篇: 什么是谴责小说?
- 下一篇: 如何理解“诗缘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