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诗缘情”?
如何理解“诗缘情”?
“诗缘情”是传统诗学的基本观念。自孔子以下,“诗言志”的诗论被不断发挥,成为诗歌写作的基本命题。魏晋时,陆机在《文赋》言:“诗缘情而绮糜,赋体物而浏亮。”其本义在于对比诗与赋的区别,认为诗重在抒情,而赋重在状物。但后来却有人将陆机的“诗缘情”单独提出来,作为对抗“诗言志”的另一种诗论,认为诗歌的重点不再“言志”,而在表达个人情感。“诗缘情”提出后,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不过,现代学者周作人等人则认为“言志”与“缘情”本是一回事,只是有人错误地将其割裂了,他还举《毛诗序》中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为例。事实上,不管“诗缘情”是包含在了“诗言志”之内,还是在其外独立存在,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必然是既能表达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又可表达诗人个人的七情六欲。历史上众多的诗人的写作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 上一篇: 如何理解“诗言志”?
- 下一篇: 如何理解“诗可以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