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诗无达诂?
什么叫诗无达诂?
这是传统阐释学的一种观念。最早提出这种观念的是西汉的董仲舒,其在《春秋繁露·精华》中言:“《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稍晚的刘向也在《说苑》中提出了类似的“诗无通诂”的观点。《诗》指《诗经》,“达诂”“通诂”意为确切不变的解释。“诗无达诂”的意思即是对于《诗经》的解释,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版本,而是可以有多个版本。因为《诗经》作为一部通过“比兴”等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的作品,给读者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很难有统一的解读方式。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其的解释便有“单相思”“后妃之德”“刺康王晏起”3种。汉代太学《诗》博士中,解释《诗经》自成一家者有多家。对于其他文学作品的解释,也同样如此。文学作品一旦成形,鉴赏者的出发点、心理、情感状态不同,便可得出不同的解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国诗人瓦勒利曾言:“诗中章句并无正解真旨,作者本人亦无权定夺。”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阐释,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精彩与否之分。
- 上一篇: 赋、比、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 下一篇: 诗庄词媚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