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指的是什么?
五礼指的是什么?
五礼是形成于周代的五大类礼仪,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最早记载于《周礼》。五礼并非由周人所创立,其中的诸多礼仪是在夏商周1000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到西周时期,周人对三代的礼制做了总结并将其归纳为此五类。其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用以礼哀死亡、灾祸、寇乱等;军礼是在与军事有关的礼仪,用以战前动员,鼓舞士气;宾礼是对于来访的宾客所实施的礼仪,以示尊重;嘉礼比较琐碎,用于国家或人民日常生活中对于比较高兴的事情的庆祝。五礼在西周形成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礼崩乐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周代礼制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汉代时,儒士叔孙通以五礼为参考所设计的礼仪被汉高祖采纳为宫廷礼仪。自此,五礼成为后世历代帝王乃至民间礼仪的基本骨架,为后世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运转的有序提供了保障。五礼在后世历代都有所发展,其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渐增多。以宋为例,各类吉礼已达43种,嘉礼27种,宾礼24种,军礼6种,凶礼12种,加起来总有112种。这些礼仪有形或无形地存在于国家政治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其为行为规范,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正源于此。
- 上一篇: 宗法制是一种什么制度?
- 下一篇: 什么是吉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