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松毛虫
章节导读
如果仔细观察松毛虫,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昆虫,它的样子十分可爱。它们常常集体出行,出行时排成单行,后一只的须搭在到前一只的尾上,中间不留一点空隙,第一只无论以什么样的步伐前进,到什么地方去,其余的都会照猫画虎,依次跟着去,从不会有一只松毛虫走失。每当其中的一条松毛虫因为掉队而误闯进另一支队伍时,它总是很容易被接纳,但这支队伍的休息空间就会变得狭窄而拥挤,可松毛虫们不怕,它们会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鼓励自己,竭尽全力,吐丝扩大房间的容量。
【主要昆虫】松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
【特征习性】幼虫以松叶为食,使松林似火,造成松树死亡。善于爬行,但很愚蠢,死脑筋。因其家族和谐,所以人丁兴旺。
必考段落
松毛虫
松毛虫孵化后,从外观上看去,有鳞片的圆柱体与它在住满着居民时似乎一样地整齐、新鲜。只是在把小碎片稍微掀起来时,才会发现里面根本就没有小虫子了。虫卵仍旧排列整齐,好似一个个稍稍打开的、略带半透明的白色杯状物。它们现在缺少无边圆帽状的盖子。这个盖子已经被新生幼虫给破坏撕裂了。
这些细小微弱的生物只有一毫米长。它们呈淡黄色,满身纤毛。其纤毛有短有长,短的呈黑色,而长的则呈白色。它们的脑袋黑黑亮亮的,直径是身子的两倍。下颚一开始就很有劲,能咬很硬的食物,与它的大脑袋相得益彰。脑袋大,有硬颚,这就是松毛虫新生幼虫的主要特征。
它们一出生就开始吃食了。幼小的毛虫在摇篮似的鳞片中间漫无目的地爬动一段时间之后,其中的大部分都往摇篮里的松针上爬去。这些松针是它们出生的那个圆柱体的轴心,并且向外伸出去。另外的一些小毛虫便向邻近的松针上爬。它们在松针上啃噬,形成一道道被叶脉所限定的细小的凹陷的条纹。
三四条吃饱了的小毛虫,排成一条线,一起在爬行,但很快便又各自分开,各逛各的。我们只要稍微地打扰它们一下,它们便会轻轻地晃动身体的上半部,脑袋一冲一冲地轻轻晃动着,如同被一点一点地放松的弹簧似的。
当阳光照到那喂养幼虫的窗户时,这个小小家庭的成员们在体力得到充分的恢复以后,便退往其出生的双叶基地,乱糟糟地聚集在一起,开始吐丝作茧。它们开始在制作一个极其精细的气泡,这气泡倚靠在相邻的几个松针上。这是小虫子们的帐篷,它们在一张很稀疏的网下面,在毒日下午休。下午,阳光从窗子上移开之后,它们全都爬出隐蔽地,一边在四周分散开来,一边在半径仅大拇指那么大的范围内结队爬行,然后再开始啃噬松针。
这样,虫卵在破裂之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松毛虫幼虫就变成了成串的爬行者和纺纱工。即使在恢复了体力之后,它们也还是怕光的,我们很快便会发现,它们要等到日落之后才会前往叶丛中去。
松毛虫的和谐世界
晚上,我把住满了一窝住户的细枝杈剪下来,放在邻近的虫窝的松树针叶上,而这松针粮食垛上,松毛虫同样是占得满满的,大大地超载了。于是,我便把驻扎着第一个虫窝的那簇青枝绿叶整个儿地插在第二个满是虫子的枝叶旁,让两簇枝叶的边沿稍微有点交叉混杂。然后,我发现,原住户与外来者没有发生任何的争斗,各自相安无事,埋头吃食。吃饱归巢时,各自又都平平静静地往自己的窝里爬去,如同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似的。睡觉前,大家忙着纺织,把被子弄厚实一些,然后爬进窝内。第二天,第三天,情况需要的话,我就继续这么做。这样一来,我轻而易举地就把第一个虫窝给完全倒空了,让里面的松毛虫悉数进到第二个窝里去了。松毛虫真是宽厚仁爱的虫子,很愿意接纳新的居民。纺织工越多,出的活儿就越多,这真是一条十分正确的为人处世的规矩。而被送走的松毛虫,对自己的旧居并无依恋不舍的表示,它们到了别人家里,就像是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它们根本就没有尝试要返回到原先的窝里去。这绝不是回家的路途遥远所致,因为两处居所相距不过是两件衣服下摆的长度。
松毛虫此时此刻尽管彼此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是它们也同其他昆虫一样,也会因利害所致排斥异己的。松毛虫蛾母亲将要离群索居,唯恐会失去自己将在上面产卵的松树针叶。雄蛾扑扇着翅膀,为争得它们所垂涎的雌蛾而争斗。这毕竟是它们在交尾期里经常发生的打斗,对于这些温厚宽容的虫子来说,也还算是比较激烈的。
松毛虫几乎是无性的,这是它们相互间得以和睦相处的主要原因。可是,光凭这一点还不够。完美的和谐还需要在全体成员之间平均分配力量、才能、劳动本领,等等。这些条件也许支配着其他的昆虫,而松毛虫则全都具备上述条件。所以,尽管同一个窝里可能生活着成百上千的松毛虫,但它们在上述条件方面,几乎是难分伯仲的。所有的松毛虫力气相同,身材相同,服装相同,纺织本领相同,干劲相同,它们把自己丝壶里装着的东西全都吐出来,用于集体的福利事业。在干活儿的时候,人人卖力,个个争先,从不懒散拖沓。除了因完成自己的职责而感到满足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可以刺激它们的。松毛虫的队伍里,没有能干与笨拙之分,没有强大与弱小之分,没有贪馋与克制之分,没有勤劳与懒惰之分,没有注意节约的与大肆挥霍的之分。这是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可惜的是,这只是松毛虫的世界。
愚蠢的毛虫队
一八九六年一月的最后一天,将近晌午时分,我突然间发现有一长列的松毛虫在窗台上,开始在向它们所喜爱的花盆盆沿爬去。一条接一条的松毛虫缓慢地爬上那只大大的花盆。上了盆沿之后,便排成了整齐的行进行列。这时候,我又看见另外一些松毛虫也陆陆续续地爬过来了,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大队。我在等待着这条细丝带闭合起来,也就是说,等着那个始终沿着盆沿边爬行的总指挥回到它在盆沿开始绕圈的起始点。一刻钟的工夫,这条环形路轨便铺设成功了。这么一来,这个连续不断的环形行进行列就不再有头领了。每条松毛虫前都有另外一条在爬行,在丝的轨迹的引导下,紧跟着前面的同伴。这条轨迹是集体努力的战果。大家都在规规矩矩地在铺设好的路上行走着,绝对服从并完全信赖原本应当为它们开路实则已被我巧妙地取消了的向导,因为每条松毛虫都既是头领又是随从了。这条丝绸之路在逐渐加厚加宽,变成了一条窄带,起点与终点相会,没有任何的支线,因为稍有一点分支,我就立即用刷子把它刷去。花盆盆沿上的松毛虫就这么不停地转着圈,致使那条丝绸之路竟然成了一条两毫米宽的丝带,非常地漂亮。我计算过,它们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九厘米。行进途中,因气温的由暖变凉或过分劳累而速度放慢。它们已经走了十个小时了,也该饿了。我把一大束松枝放在近旁,绿油油的,简直就是一片天然牧场。但是,可怜的松毛虫们却并没有爬向牧场,而是仍旧在老老实实地沿着那条已成形的丝绸之路绕着圈子。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去探望它们,但它们仍旧是那么排列着,只是一动不动了。太阳出来,气温上升,它们才摆脱麻木状态,活泛起来,又像头一天那样沿着圆圈爬行了。就这样,一连五天五夜,这支松毛虫队伍不吃不喝,只是偶尔歇息一番,始终坚持在那条道上。最后,疲劳倦怠使它们变得混乱了。有不少松毛虫因腿脚带伤,不肯前进,行进行列的断裂现象在不断地增多,形成了好几个截段,每个截段便出现了一个首领。各个首领都在东探西寻,像是要找出一条脱身之路。但是,直到夜幕降临,所有的松毛虫又恢复成了一个行进行列,无休止的画圆行动又开始了。直到第八天,有些松毛虫头领(因为其间又出现过截段)沿着头两天探路时留下的一些短小的丝路,从盆沿上爬下来。渐渐地,其他的松毛虫也就跟随其后下了花盆,全部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现在,我们来粗略地计算一下,松毛虫在花盆盆沿上待的时间应该是七个二十四小时。扣除它们因疲劳或夜晚的寒冷所导致的休息时间,就算去掉一半,也走了有八十四个小时。按其平均每小时爬行九厘米计算,总行程应为四百五十三米,几乎有半公里的路程。大花盆的周长为一米三五,那么,松毛虫在这个始终走不到头的圆圈里,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转了有三百三十五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松毛虫得以脱身,纯属偶然。如果不是截段的某些头领另外探了一点不长的路径的话,那么,它们就会这样走下去,至死方休。
考点提炼
1.松毛虫新生幼虫的主要特征:_______和_______。以为食。
答案:脑袋大;有硬颚;松针
2.松毛虫几乎是无性的,这是它们相互间得以的主要原因,松毛虫对新来的居民抱有_______和的态度。
答案:和睦相处;和平相处;宽厚仁爱
3.松蛾的卵是在九月里孵化的,它们爬出来后,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答案:首先,开始本能地进食。松毛虫幼虫爬向摇篮里的松针,啃噬松针。
其次,排队。吃饱了的小毛虫,排成一条线,一起在爬行,为将来长征练习。
再次,搭帐篷。松毛虫幼虫吃饱休息后,开始吐丝作茧。它们制作一个极其精细的气泡,这气泡倚靠在相邻的几个松针上。这是小虫子们的帐篷,临时的隐蔽之所。
4.松毛虫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为什么?
答案:松毛虫生活在一个和谐平等的世界里。因为松毛虫是无性的,所以能够和睦相处。同时所有的松毛虫力气、身材、服装、纺织本领、干劲等都相同,它们把自己丝壶里装着的东西全都吐出来,用于集体的福利事业。在干活儿的时候,人人卖力,个个争先,从不懒散拖沓。这是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
5.松毛虫被困在花盆上,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路线,作者对此持有什么态度?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作者对松毛虫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路线而不去尝试寻找新的出路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这种做法让作者嗤之以鼻。
启示:生活中,像松毛虫一样愚昧固执、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人可谓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我们在困境中,打破陈规,勤于动脑,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会柳暗花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隧蜂门卫
- 下一篇: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舒氏西绪福斯蜣螂与蜣螂父亲的本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