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正文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蝉和蚂蚁的寓言

章节导读

“蝉和蚁”的寓言故事自古传诵,妇孺皆知,然而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究竟是蝉比较懒惰,还是蚂蚁比较贪婪?读了下面这篇短文,相信一切就会水落石出了!

【主要昆虫】蝉和蚂蚁

【特征习性】蝉钟情于唱歌,勤劳高傲;蚂蚁习惯于群殴,狡猾贪婪。

必考段落

蝉生活在油橄榄生长的地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歌唱的本领,但它在蚂蚁面前的落魄沮丧样儿,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全都知晓。可蝉的大名应归功于儿童,是他们在最初学着背诵时,磕磕巴巴地说出了蝉的不幸遭遇。构成寓言基本内容的那些荒谬浅薄的东西因他们而将保存下去:严寒来临时,蝉将永远挨冻受饿,尽管冬天已不再有蝉了;蝉将永远乞讨几颗麦粒,尽管它那娇嫩的吸管根本就吸不进这种食物;蝉还将讨要苍蝇和蚯蚓,尽管它从来不吃它们。

而画家的画与寓言配合得相得益彰,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他的插图里,蚂蚁一副勤劳的家庭主妇的打扮。它站在门槛上,身旁是大袋大袋的麦子,不屑地背对着伸着爪子——对不起,伸着手——的乞讨者。头戴18 世纪阔边女帽,腋下夹着吉他,裙摆被凛冽寒风吹着贴在小腿肚子上,这就是那第二个人物的形象,与蚱蜢一模一样。他没弄清楚蝉的真实模样,他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个以讹传讹的错误。

蝉备受蚂蚁的冷落的传说如同利己主义,也就是说如同我们的世界一样,历史久远了。古雅典的孩童背着满袋无花果和油橄榄去上学时,嘴里就已经像是在背书似的在嘟囔这个故事了:冬天到,蚂蚁们把自己受潮的食物搬到太阳下晒干。突然间,一只饥肠辘辘的蝉跳上前来求乞。它想讨几粒粮食。吝啬的蚂蚁们回答说:“你夏日里欢唱,那冬天你就蹦跳吧。”

现在让我们试着为这个被寓言糟践的歌手正名吧。我首先得承认,它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它们被两棵枝繁叶茂的高大法国梧桐所吸引,成百成百地飞到我家门前安家落户,从日出到日落,此起彼落地叫个不停,震得我脑袋生疼。在这一片吱吱声中,你无法思考问题,思绪被打乱,头昏脑涨,没法定下心来。如果我不起早点儿干些事,那整个一天就会泡汤了。

事实真相把寓言作家向我们讲述的东西当作肆意杜撰给摒弃了。当然,蝉和蚂蚁之间有时候是有一些关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这些关系与人们讲给我们听的正好相反。这些关系并不是出自蝉的主动,它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活下去,而是来自蚂蚁这个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它把所有可吃的东西全都搬到自己的粮仓里。无论何时,蝉都不会跑到蚂蚁门前嚷饿去,还一本正经地许诺将来连本带利一并奉还。恰恰相反,是蚂蚁实在饿得不行,跑去乞求那个歌手的。我说的是“乞求”!借和还是从来不存在于掠夺者的习性中的。蚂蚁剥削蝉,厚颜无耻地把它洗劫一空。我们要讲讲这种洗劫,这是至今尚无人知晓的历史悬案。

七月流火,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1)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如果我们多盯着它看一会儿,也许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悲惨事情。果然,许许多多渴得不行的家伙在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因为井边渗出汁液而暴露了。它们一拥而上,一开始还有点儿小心翼翼的,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见拥挤在甜蜜的井口旁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最小的,为了靠近清泉,便从蜂的肚腹下钻过去,宽厚仁慈的蝉便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2)个头儿大的急得直跺脚,挤上前去,飞快地嘬上一口,退了出来,跑到旁边的树枝上兜上一圈,然后又更加大胆地返回来。不速之客们越来越贪心:刚才还谨小慎微的它们突然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掘井者从井边驱逐掉。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巨蝉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得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3)对于蚂蚁来说,蝉的这种高傲的蔑视无伤大雅!反正它的目的达到了。它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使井冒水的泵已不再转,井很快也就干涸了。井水虽少,但却甘甜。一旦再有机会,它还会用同样的法子再喝上几大口的。

大家都看到了,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还有一点也足可以把颠倒的情况调整过来。经过五六个星期漫长的欢唱之后,歌手生命耗尽,从大树高处跌落下来。它的尸体被烈日晒干,被行人的脚踩踏。时刻在寻找战利品的蚂蚁撞见了它,蚂蚁随即把这美食扯碎、肢解、弄烂,搬到自己那丰富的食物堆中去。甚至还可以看到蝉虽已奄奄一息,但翼还在灰土中颤动,可是一小队蚂蚁便拥上去向各个方向拉扯它、撕拽它。此时的蝉伤心至极。看了这同类相残之后,就不难看出这两种昆虫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考点提炼

1.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1)通过对蝉的动作和外貌描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蝉在烈日下喝着甜水唱着歌那种惬意悠闲自在的状态。

(2)“跺脚”“挤上前”“嘬上一口”“退了出来”“兜上一圈”“返回来”这一系列动作描写,极具代表性地表现出蚂蚁的狡猾和贪婪。

(3)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的姿态“人性化”,既写出了蝉的高傲和无奈,又写出了蚂蚁的无耻嘴脸。

2.本篇文章还把蝉和蚂蚁进行了对比,试简要分析。

答案:本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蚂蚁掠夺水源的无耻贪婪,残食蝉时的无情,以及蝉对蚂蚁的“慷慨”。道出了谁是真正的受害者,谁是无耻的掠夺者。

3.作者是如何对蝉与蚂蚁的“历史定论”进行拨乱反正的?

答案:作者先从儿童歌谣和画家插图的形象入手,道出了人们心目中“蚂蚁勤劳,蝉是乞讨者”的以讹传讹的错误形象。之后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将蚂蚁掠夺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即蝉是慷慨的布施者,蚂蚁是贪婪的掠夺者。以此为这个被寓言糟践的歌手正名,拨乱反正。

4.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答案:(1)如“它用它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

(2)如“巨蝉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得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蝉和蚂蚁的诗篇印证了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为蝉平了反,对人们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拨乱反正。蝉不仅钟情于唱歌,还是生活的高手——未雨绸缪储备粮食。倒是恬不知耻的蚂蚁对蝉进行了无情的掠夺,坐享其成,实在可气,令人拍案而起。蝉和蚂蚁之间这一千古谬论的更正,让人心感快慰。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zxxedu.cn/41296.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22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