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
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举行龙舟竞技活动。锣鼓喧天,群龙遨游,场面颇为壮观。关于端午佳节的起源,民间有这样几种说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两句诗,道出了端午佳节起源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对楚忠心不二,却落得流放乡野、以死殉国的悲惨结局。
据史料记载,屈原辅佐楚怀王期间,天下大势,七国争雄,唯有汉中秦国最为强盛。为了楚国的生存和发展,屈原力谏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对抗强秦。受张仪等人影响的楚怀王只顾眼前利益,听不进屈原的真知灼见。在疏远屈原之后,又将他流放溆浦。楚国与齐国断交后,齐国投进秦国怀抱,楚国孤立无援。秦国看时机成熟,便派兵攻打楚国。势单力孤的楚国被秦军击败,被迫割让土地,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楚襄王即位后,不但没有总结失败原因,反而任人摆布。重返朝廷的屈原依然不改耿直的心性,冒死进谏,终是抵不过奸佞的谗言,被再次流放。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都被破,楚王被杀。听到这个消息,屈原心痛不已,于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殉国。当地人听说屈原投江,纷纷划着小船到江中打捞,却没能找到屈原的尸首。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在屈原投江这天鸣鼓赛龙舟,向江中投粽子。希望江里的游鱼有食吃,而不去啃咬屈原的尸体。据传,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后汉书》中说,浙江东部的百姓在夏历五月初五这天,沿曹娥江载歌载舞迎涛神。涛神指的是楚国人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性刚强,足智多谋。家人被楚平王杀害后,被迫流亡吴国。后来,伍子胥辅佐吴王大败越国,并攻破自己的祖国——楚国。夫差掌权后,伍子胥不再得志。听信谗言的夫差将伍子胥赐死,投尸江中。天帝见伍子胥含冤而死,便封他为波涛神。从此,江水澎湃便是伍子胥表达心中冤屈的方式。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着五月初五祭伍子胥的习俗。
除上述两种说法外,民间还有端午恶日、龙节、夏至节等说法,但是尤以纪念屈原、伍子胥的观点流传最广。
- 上一篇: 寒食节为什么不允许生火做饭?
- 下一篇: 《霓裳羽衣曲》是杨贵妃谱写的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