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行的叫法是怎么来的?
梨园行的叫法是怎么来的?
唐朝是音乐最为繁荣的时代,与此相称的是音乐机构的高度成熟。当时最著名的音乐机构当数梨园。
熟悉戏曲的人都知道,梨园其实就是戏曲界的别称,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椒房青娥红颜老,梨园子弟白发新。”可见这个名称从唐朝起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它是一种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意义远没有现在宽泛。不过由于梨园的巨大影响力,它的意义逐渐扩大,人们把从事歌舞表演的行业叫做“梨园行”,从事歌舞、戏曲、曲艺表演的演员叫“梨园弟子”。
说起梨园,不能不提起唐玄宗。《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从这可知,梨园是唐玄宗为了培养优秀的宫廷乐工演奏法曲所设,因设于宫廷禁苑果木园圃“梨园”而得名。梨园的主要职责是教习法曲和训练乐器演奏人员,由于皇帝经常亲自参与教习,这些乐人也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除宫中梨园,在长安和洛阳的太常寺内还分别设有“太常梨园别教院”和“梨园新院”,前者主要演奏新创作的歌舞大曲,后者演奏民间音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