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服装是如何分类的?
戏曲服装是如何分类的?
戏衣的第一类主要是长袍,包括蟒、帔、氅等。
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戏曲演员扮演皇帝的时候当然必须穿龙袍,但又不敢直接叫龙袍,于是改叫蟒袍,简称蟒。蟒是帝王将相在朝贺、宴会、办公时,在比较严肃的场合穿的礼服。蟒一般为圆领、大襟,长度可以拖到脚面,袖子很宽阔,肥大,按照传统在袖口上带有水袖。蟒都是用缎子做成的,上边用彩线刺绣而成的图案主要是龙形的图案,此外还绣有环形的云彩、日月,或海水、浪花图案。蟒的颜色有红、黄、绿、白、黑、紫、粉等,各种各样,并且每一种颜色有各自的意义。黄蟒分两种,正黄、明黄的专为皇帝穿用,另一种是深黄色或杏黄色的是亲王、太子一类角色穿用的,例如《杨家将》里八贤王就穿杏黄蟒。红蟒代表庄严端重,是王侯将相或驸马这样一些角色穿用的,如三国戏里的曹操、刘备,以及像韩信这样的元帅,做驸马的陈世美、杨四郎等角色就穿红蟒。绿蟒表示威严英武,一般由较高级的武官扮演者穿用,最典型的人物是关羽。穿白蟒的大都是少年英俊的人物,例如周瑜、吕布、马超等,还有一些虽然上岁数、戴胡子,但年轻时曾经潇洒英俊的人物,如岳飞、杨六郎等。穿黑蟒的一般是性格比较粗鲁、刚猛的角色,而且多半是花脸,为了配合脸谱也穿黑蟒,例如包拯、张飞、尉迟恭,《霸王别姬》中的项羽。还有一种穿用较少的秋香色的蟒,绿里加黄,一般都是老年戴白胡子的高级官员穿用的,例如《徐策跑城》的徐策。
帔,是达官显贵、有钱人在家里穿用的一种便服。帔是对襟的,长领子,宽袖,也带水袖。男帔的尺寸可以长到脚面,女帔则较短,过膝盖,下边衬着裙子。帔是用缎子做的,一般都刺绣着龙、凤、仙鹤、鹿、花卉、禽鸟等各种图案,颜色也是多样的。黄帔的作用跟黄蟒一样,也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准备的,《打金枝》中皇帝和皇后都穿着黄帔。新官上任,或新婚夫妇都穿红帔,例如《奇双会》里的赵宠和李桂枝,《苏小妹》里的苏小妹和秦少游都穿红帔。
抱衣抱裤又叫英雄衣,这种衣裳顾名思义,就是侠客、义士、绿林英雄这类人物穿的。因为它是紧身的,像裹在身上抱在身上一样,如《三岔口》里的任堂惠、《恶虎村》里的黄天霸、《艳阳楼》里的花逢春及青面虎等。
短衣类里还有两种。一种叫马褂,多套在箭衣外边,作为行路的外罩服装,如《武家坡》里的薛平贵、《汾河湾》里的薛仁贵、《四郎探母·过关》的杨四郎等。另外一种是彩裤和水衣。每个演员都必穿彩裤。水衣就是衬在服装里面的粗布衬衣,演员衬上水衣是为了吸汗,尽量减少汗水对戏装的污损。
戏鞋,泛指传统戏曲演出中的各式靴鞋,主要有厚底靴、虎头靴、快靴、洒鞋、彩鞋等。厚底靴为生净通用,是结合表演艺术经过夸张而设计的,其作用增加演员的身高,要和宽大的、夸张化了的服装谐调。朝靴用来表现丑角扮演的官阶较低的人物,或反面人物,如汤勤、蒋干、门官、驿丞。薄底靴,一般均为黑帮粉底,为短打武生所用,便于跳跃翻打,如《三岔口》中任堂惠穿的便是薄底靴。
一般小市民、穷人、读书人所穿的叫鞋,老年人穿的叫夫子履,普通兵士、差役穿的叫洒鞋,是一种较紧绷的粗制的鞋。在《打渔杀家》里,为了表示萧恩是渔夫,在他穿的鞋上加些鱼鳞片,叫鱼鳞洒或鱼鳞洒鞋。《白蛇传》许仙穿着云头履,《秋江》的艄翁穿草鞋。女子除武将穿绣花薄底靴,其余均穿绣花鞋,鞋头缀有丝穗。女鞋的丝穗,常能衬托足部舞蹈,显得轻巧生动。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戏曲头饰是如何分类的?
- 下一篇: 什么是行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