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趣味知识正文

戏曲道具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xiawuyouke 趣味知识 2022-12-02 10:44:58 46 0

戏曲道具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在戏曲舞台上,所有大小用具简单布景如文房四宝、灶台、马鞭、船桨,以及一桌二椅等统称砌末。砌末在舞台上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如用旗子舞动表现波涛汹涌。它不独立表现景。因为中国戏曲艺术重虚拟和写意,所以砌末也不是生活用具的照搬,固然有一部分小砌末比较写实,但还包含着一定的假定性,如烛台或者香纸之类一般并不着;另一些砌末则是直接通过变形、装饰,使之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如车旗、水旗等。砌末经常用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非常强调表情姿态的鲜明、准确、传神,如挥动马鞭来表达骑马飞奔的场景等。

中国戏曲舞台装置总的说来可分为装饰性的、代用的、实物实用的、虚实相结合的四种。这样的装置组合并不是凭空布置的,而是以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为依据,并把它们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发挥舞台美术的功用。中国传统戏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本不用在舞台上为演员的表演预先规定环境,至于舞台上的装置,都是根据歌舞表演的需要随时安排在舞台上的。也就是说,凡是合于歌舞表演规律的就用,不合乎歌舞表演规律的就不用。中国传统戏曲这种看似随意的表现手法,并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历代艺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来的,是他们经验的积累和心血的结晶。

戏曲舞台上运用仿真砌末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武松打虎》里所用的虎形和《捉放曹》中所用的猪形,虽然都是表现一种兽形,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演效果,《武松打虎》里的虎形就比《捉放曹》中的猪形象得多,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武松打虎》中,打虎是重头戏,虎在舞台上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太不像虎,就达不到烘托气氛的效果。而《捉放曹》中的猪形只在曹操杀吕伯奢全家时出现一次,所以就不用太讲究。

舞台上的实用砌末也不是生活中的实物,因为戏曲表演毕竟是一种舞台艺术,必须要追求一种舞台的美感,所以有的时候,即便是实物,也要对其进行一番美化。这样做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为了适合不同身份、性格、身型的演员,比如《女起解》中的鱼形的枷,就比生活中的真正的枷漂亮多了,同时它也是根据演苏三的演员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如果把它带在别人的脖子上恐怕就达不到那个效果了。同样,高登的折扇也是一样,明显地比一般人用的要大些,如果放在另一人的手中恐怕就有不伦不类的感觉了。

另外,舞台道具是用虚还是用实也是很有讲究的,既要考虑到方便可行,又要考虑对表演的配合。比如说,在表演读书与吹笛时,如果虚用书与笛,恐怕就会显得毫无依据,缺乏说服力;而在表演划船与骑马时,如果把真的船、马弄到舞台上,就会破坏了舞蹈艺术的感人魅力,影响观众在欣赏中的艺术想象。

总而言之,舞台上的砌末都是为了使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设计、配置的,所有运用砌末的方式都与歌舞表演息息相关,一切都必须取决于歌舞表演。同时,这种设计方法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艺术的真实,不能与生活的真实完全相同。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zxxedu.cn/41695.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4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