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趣味知识正文

拔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xiawuyouke 趣味知识 2022-12-02 11:20:52 60 0

拔河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拔河”在古代被称为“牵钩”。最初,它是训练水兵的工具。《墨子》中说:“公输子自鲁南游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之为兵。”也就是说,当年鲁班在楚国为官时,设计了一种用竹片制成的篾绳。这种篾绳是专门用来训练水兵的。将兵将分成两组,各执篾绳的一端,用力向两边拉。实战中,敌船撤退逃跑时,可以用篾绳钩住敌船,使他们不能逃脱;敌船势强进攻时,可以利用篾绳阻止敌船靠近。篾绳,在作战中起到了推拉敌船的作用。因而,篾绳便有了“拖钩”“强钩”的称呼。

后来,这种训练水兵的方法流传到了民间,在楚国旧地广为流行。拖钩敌船活动渐渐演变成两拨人相互“较劲”的集体活动。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牵钩”活动已经十分盛行。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乐衷于这项活动。也是从唐朝开始,“牵钩”更名为“拔河”。据说,当时的拔河现在不同,人们在绳中央插一面红旗,麻绳的两端,分设有数百条小绳。参加拔河的人手里各执一端。拔河的时候,绳子两端形成两个扇面,旁边观看的人擂鼓助威,这样的拔河场面,要比现在壮观得多。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zxxedu.cn/41730.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6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