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建筑艺术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中国石窟建筑艺术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石窟是在山崖陡壁上开凿的一种洞窟形的佛教建筑,又叫石窟寺,起源于印度,同佛教一起传入中国。我国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开凿石窟,元、明以后,开凿石窟的风气消退下来。现存的石窟分布非常广泛,西至西藏自治区西部,东至沿海地区,北至辽宁,南达云南,所在地点多是风景秀丽的山川,借助于壮美的山河来凸现出佛教的庄严。
石窟多建于悬崖峭壁上,但天然的适合建造石窟的陡壁并不多见,所以古人建造石窟之前,往往先要开辟陡壁,称之为“斩山”。在技术落后的古代,斩山的工程量十分巨大,如龙门石窟宾阳三洞所在的陡壁,光斩山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82000多名劳力。石窟的开凿通常依照自上而下、由外到内的顺序,先从门洞向上开辟一条施工道,到达一定高度后,再从上到下大面积开凿。另外,开凿石窟还要注意岩石的质地,硬度要适中,既要容易雕刻,又要耐风化,一般都开凿在石灰岩、砂岩和砾岩上。我国的著名石窟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 上一篇: 避暑山庄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 下一篇: 中国皇家园林是如何发展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