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楼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戏楼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戏楼又叫戏台,是我国传统戏曲演出的场所。我国古代的演戏场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和形态,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宋代时期出现了三面观戏,隔出一面充当后台的勾栏,金朝把演出场所称为舞厅或舞亭,元朝时期则有了戏台的叫法,及至明清时期则发展成了戏楼、戏园。
清朝宫廷中的戏楼,是我国古代戏楼建筑的集大成者,它不仅面积大,而且变原先的单层为两层或三层,坐南朝北,和三面的观众席组成一个四合院。三层大戏楼的舞台,由上到下分别称为福台、禄台、寿台,底层的寿台是主要舞台,它长3间、宽3间,相当于民间普通舞台的9倍,第二层的禄台只有长宽1间大小,第三层的福台就更小了。寿台的后面建有一座阁楼,称为仙楼,仙楼有两座木梯通向福台,有两座木梯通往禄台,供戏中的神鬼角色上下场所用。寿台的地板下为地下室,里面有4口旱井和1口水井,据说这些井能起到共鸣作用,增强演出的音效。寿台的顶部有3个天井,各个井口都设有辘轳设备,供演员表演上天入地的场面。清朝时期最著名的大戏楼有:紫禁城的宁寿宫畅音阁、避暑山庄的福寿园清音阁、圆明园的同乐园清音阁、颐和园的德和大戏楼等,现存的仅有宁寿宫畅音阁和颐和园的德和大戏楼两座。
我国的戏楼分布得非常广泛,从农村到城市,从平原到山区,只要是有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或简或繁的戏楼建筑,可以说戏楼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剧场,中国戏曲也可以称之为“戏楼文化”。
- 上一篇: 牌坊、阙、华表、影壁分别指什么?
- 下一篇: 会馆有什么建筑特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