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北京四合院是怎样的?
著名的北京四合院是怎样的?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四合院指的是四座单体房屋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面,中间围合成一个露天庭院的建筑组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四合院得到了中国人的钟爱,宫殿、庙宇、官府包括各地的民居都广泛使用这种形式。
在诸多类型的四合院中,北京四合院卓尔不群,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材料选择、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的京味风格。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门窗栋梁等均为木制,周围以砖砌墙。门窗及檐口椽头的油漆彩画,虽没有宫廷的华丽辉煌,但也颇有意趣。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变废为宝,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或者不用铺瓦,直接青灰抹顶,称为“灰棚”。
除了一些小规模的单院形式外,北京四合院多数分为前(外)后(内)二院。外院横长,从东南角的大门进入,迎面就是一座筑砖影壁,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用来供客人休息,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房、厕所;由外院通过垂花门式的中门,便进入宽阔的庭院,这就是全宅主院。
主院中,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明清规定。正房的开间和进深要比厢房为大,左右两边各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为“纱帽翅”。正房前面,院子两侧有厢房陪衬,作为后生晚辈的居室,营造了良好的空间感觉。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沿着游廊穿行,不必经过露天场地。廊边还有栏杆和凳子,可在廊内欣赏风景。这是四合院的一大风情。
四合院的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正房之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也有的民居在房后或者一侧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内眷,也有的在一侧接出宅园。
四合院的每一处都很有讲究,开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门称“青龙门”,根据后天八卦,北为坎,东南为巽,故此种布局称坎宅巽门,象征吉祥平安。(王府的宅门则放在中轴线上,人们认为以王侯之尊不需要坎宅巽门也可以免除外邪侵害)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使得进入四合院必先通过一个小小过院,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密性,营造“曲径通幽”的氛围。在全国各地的民居中,坎宅巽门也十分流行。
作为民居,北京四合院最直接的感觉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大小合宜。院中还栽花置石,一树海棠花配以石榴盆景,大缸养的金鱼寓意吉利,自然亲切,把天地拉近人心。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举办婚丧大事,以待宾客。尤其是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自然的空间,但分而不隔,虚虚实实,家庭成员在这里进行亲切的交流,其乐融融。
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时就出现了,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城的象征。
中国古代传说有四灵,它们分别是麒麟、凤凰、龟和龙,人们认为是它们各自行使神权,守护着人间,为人们带来和平安康。所以人们便把这四灵称为“四大吉祥兽”。人们喜欢佩戴有四大吉祥兽的配饰。建筑中,将这四大神兽筑于屋顶,以保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很多建筑上出现的装饰兽,都是由这四灵派生出来的。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建筑物上,排列的装饰兽多少、大小各不相同,这有什么规律吗?
唐宋时期,脊兽的数量还仅只有一只。后来人们根据传说,不断增加脊兽数量,到了清代便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体系。按类型划分,房顶上的装饰兽可分为屋脊走兽,檐角走兽,垂脊吻兽和仙人走兽,一般房屋的正脊上安放吻兽和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
安放装饰兽数量的多少,还被视为标榜等级的方式,据相关文献记载,数目越多,表示等级越高。在皇权至上的古代,只有皇帝主持朝政的金銮殿可以安置十尊脊兽,其他地方根据等级规模一般安置一、三、五等单位数的装饰兽。而安放何种装饰兽,更是要根据各种动物所代表的意义放置,讲究颇多。现在我们在故宫太和殿所看到的一系列装饰兽,便是根据民间传说铸造的“仙人骑凤”系列。重脊的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次序则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安放装饰兽不仅有尊崇神明的意思,也有使用功能。中国古代建筑大部分为砖木结构,房顶所放的琉璃瓦很容易顺着木制檁梁朝房檐向下滑动,因而古人便用瓦钉将檐前的瓦片固定。用一些动物装饰掩饰裸露在外面的瓦钉,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讲究建筑美观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 上一篇: 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 下一篇: 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一本什么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