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大方鼎是做什么用的?后母戊大方鼎意义
后母戊大方鼎是做什么用的?后母戊大方鼎意义
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而铸造的。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该鼎形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多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后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一千公斤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后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后母戊鼎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鼎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独具匠心,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很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 上一篇: 云锦有什么特色?南京云锦因何而闻名?
- 下一篇: 侯马盟书是什么?侯马盟书的历史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