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
孟浩然: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学成了文武艺,就要卖与帝王家么?这对于唐代的许多文人来说,是个不必犹豫就必然点头称是的答案。从风流倜傥的初唐四杰到飘然如仙的李白,以及沉郁厚重的“诗圣”杜甫等人,都没能跳出入仕求官这一条路。偏偏,对于孟浩然来说,这个问题几乎困扰了他一生。一 叛逆的性格从小到老和很多其他诗人小伙伴的履历一样,孟浩然出身书香世家,排行老六,所以世人也称他为孟六。小时候,孟浩然的成绩一路飘红,十八岁时在老家湖北襄阳参加县试,一举夺魁。青春年少便出人头地,让孟浩然的老爹十分欣喜,望着爱儿意气风发的模样,他越发心里笃定...
-
王之涣:留诗最少却声名远播
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在洛阳的一个古董市场上,一位叫李根源的金石学家收购了93块唐代墓志,也就是古人的墓碑。李老先生带着这沉重的墓碑回到家里,一一清洗干净,并逐个欣赏浏览。在看到了一块名为《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时,他当时就呆住了。半晌,仆人才听到他几乎颤抖的声音:“快,快去请章先生,就说我这里有他最喜欢的稀世珍品!”他所说的章先生,是当时最著名的国学大家章太炎。在得到消息之后,章大师几乎也是一路小跑赶到李家。终于,在他看清楚墓碑上面的文字,那断续的“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
-
杨炯:渴望投笔从戎的书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勃可能想不到,在他死后,会是这样一个人,诚心诚意地为他的作品集写了一篇情深意长的序。这个人就是杨炯。王勃与他,以及卢照邻、骆宾王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而四人在当年也是小有名气。既然名字被排在了一起,肯定有个先后顺序。据《新唐书》等很多史料记载,比较被公认的就是“王杨卢骆”这个顺序。当然,这个顺序并不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名排来的,而是被当时的舆论推举出来的。排第一的王勃当然对这个排名并无意见,但老二杨炯却有点小嘀咕,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我觉得我不应该在王勃后面,但...
-
王勃:初唐的第一道光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公元676年,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在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南海海面上,乌云在天边翻腾,海浪如巨兽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想把海面上的那艘小船完全吞噬掉。一个年轻人瑟瑟地躲在船舱里,他的长襟几乎全都被涌上的海水浸湿透了。寒冷和绝望渐渐从心底升腾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正在紧张掌舵的渔夫看到了一幕让他万分震惊的景象,刚才还瑟瑟发抖的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从船舱里走出来,站到了摇晃的船头。一道闪电劈在海面上,仿佛想把海水分成两半。年轻人颤抖了一下,这个时候,渔夫看到,他的脸色几乎惨白一片。“官人,回到船...
-
骆宾王:人生只求快意恩仇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那一年的傍晚,当卢照邻自投颍水,冰凉的河水一下子漫过了全身的时候,他因为呛水而紧张得全身发抖。他想挣扎,却想起自己已经四肢瘫痪,能一步步挨到河边,已是用了全部的力气。也好。他苦苦挣扎了十几年,而终于作出这个艰难决定的时候,不就是求得一死么?上天既生我而不惠我,就不如让我也舍了这个残破的躯壳而去吧。渐渐的,河水似乎并不那么冷了,他的意识已经模糊,灵魂仿佛飘出了躯壳之外。此时,他几乎还有一丝快意:死,好像也没那么难吧?然而,就在这一刻,一张熟悉的面庞蓦然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那是一个面容悲苦的女人,...
-
卢照邻:他的人生是大写的不合时宜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难道真的有“天妒英才”这个魔咒么?卢照邻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可能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卢照邻生平简介卢照邻,生于公元636年,比杨炯大了将近30岁。也难怪杨炯说自己愧在卢前。或许,只是以年龄来看,卢照邻也算得上他的一位前辈了。上天在给四杰几个人写命谱的时候,前半生好像都是按照一个模子来的,卢照邻也出身望族,自幼饱读诗书,博学能文。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子李元裕,也就是当时唐高宗李治的叔父,曾这样评价卢照邻的才华:“此吾之相如也。”命运一直到这里都是眷顾他的,卢照邻在李元裕的邓王府期间,更有机会...
-
埃拉托色尼:精确测量出地球周长数值的数学诗人
数学诗人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兰尼(cyrene,在今利比亚)。他在昔兰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位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数学家。01埃拉托色尼曾应埃及国王的聘请,任皇家教师,并被任命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一级研究员。从公元前234年起接任图书馆馆长。当时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是古代西方世界的最高科学和知识中心,那里收藏了古代各种科学和文学论著。馆长之职在当时是希腊学术界最有权威的职位,通常授予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的学者。...
-
陈毅学习方法分享:精读善用学习法【诀窍】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是卓越的军事家、诗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写下了《赣南游击词》等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陈毅的智慧,来自他刻苦读书,精读善用。陈毅自幼好学,从小就立下了读书志向。1921年,在家乡四川乐至,他每天的学习、劳动都达十六小时。后来,他用韵文的形式描述过这段生活过程:“鸡鸣五更起,河畔习外语。一早贵千金,分秒需珍惜。午前学各科,精通义和理。切记不偏废,骄躁是大敌。午后入田园,挥汗获真知。播下情和爱,收得谷与粟。夜里会百家,夫子全请齐。共议天下事,共谋治国理。学成在于勒,勤靠志不移...
-
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学习方法分享:以我为主学习法【诀窍】
臧克家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曾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协书iti等职。他的作品很多,主要以诗歌为主,主编过《诗刊》杂志。在五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种“以我为主"学习方法。所谓“以我为主”学习法,就是强调在学习上,要独立选择、独立思考、独立钻研。臧克家说:“我是从事文艺创作的,读书是为了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他首先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他是写诗歌的,因此他对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古典诗词及其评论文章读得较多。他说:“非但日用的几架书柜以诗词为主,而且我枕边堆得高高的一摞,也全...
-
唐代诗人杜甫学习方法分享:透彻破书学习法【磨炼】
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在读书学习上,特别注重一个“破”字。他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佳句,至今仍被人们称颂。后人对这两句诗,特别是前一句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整在《杜诗详注》中有三种说法:一说:“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说:“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说:“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一、突破,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痛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